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温州市26项成果获浙江省科技奖
时间:2018-04-12 15:05:59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发布、温州日报、市科技局 作者:周大正、卞成德 字号:[ ]

4月11日上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2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乐清市、平阳县获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温医大附一院院长、腹部外科医学中心主任、胰腺炎诊治中心主任周蒙滔教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特级专家。

根据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榜单,从技术领域来看,我市有12个获奖项目来自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在全部奖项中占近半数,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个项目均来自该领域。从获奖单位来看,温医大11项,其中两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另外,在此次获奖榜单上,我市共有10余家民企上榜,9家民企独立获奖。

 

 

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导向诊治理论创新及新技术开发应用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周蒙滔教授团队

胰腺癌堪称“癌中之王”,目前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五年生存率仅 5%。预后极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极高,降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有助于提高疗效。本项目期望通过降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而延长生存时间为导向,重点围绕逆转胰腺癌耐药的生物学诊治新技术展开研究,历时十余年,提出“生物学行为导向胰腺癌诊治”理论,创建了一系列突出“逆转耐药”“植物提取物治疗”“基因干预”等特色的诊治新技术,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该项目首次提出的“生物学行为导向胰腺癌诊治”新理论与国内外同类文献相比,将降低生物学行为恶性度上升至胰腺癌诊治的核心地位;

创建的胰腺癌临床诊治新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突出了“生物学行为导向性”与“精准性”;

开发出降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恶性度的新途径:逆转耐药、植物药提取物干预、基因干预,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更具“可转化性”“系统性”。共发表59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最高影响因子10.162,平均3.085,主编出版专著6部。

 

“促炎症消退新策略”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临床应用研究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金胜威教授团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球每年新发628万,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52%。临床以呼吸机支持为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本成果提出炎症消退障碍为发病新机制,首次证实脂氧素、消退素下降是炎症消退障碍的关键因子,建立精准高效的脂氧素、消退素动态检测体系,筛选可上调脂氧素、消退素的药物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新点

一、原创性提出炎症消退障碍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新机制。

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促消退介质检测体系,作为疾病预警、诊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三、筛选可上调促消退介质(脂氧素、消退素)的药物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势:

1.动态检测促消退介质,建立疾病预警、诊断、疗效和预后的诊疗新体系;

2.为临床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药物提供证据;

3.促消退新策略给其他炎症相关性疾病诊治提供新思路。

项目获得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论文162篇,其中SCI收录63篇,总影响因子218,总引用830次。欧洲SSC指南引用我们的结果作为1B证据。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多20多家大型医疗单位推广使用,获得高度评价和满意的治疗效果。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