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从2万平方米扩容至18万平方米 大学科技园长大9倍的“化学反应”
时间:2019-07-12 14:33:26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作者:周大正 字号:[ ]

7月11日上午,历经一年扩建改造,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掀起盖头,破茧而出,开园亮相,绽放新颜。

走进位于南湖新城的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穿过绿油油的草坪广场,两侧一幢幢银色立面大楼和正前方金色拱门熠熠生辉,科技感十足,人才公寓、咖啡吧、餐厅、篮球场等园区创业配套设施就在眼前……

建筑面积从原来的2万平方米扩容至1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扩大至200亩——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迎来华丽蝶变,不仅是物理空间长大9倍,还经历着一场“化学反应”,围绕“速度”“浓度”“厚度”创新共舞,蓄势提升能级。

加快速度 扩容提质工程一年完工

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最有条件集成各种科学技术、各方优秀人才、各类创新资源,最有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

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集聚高端要素,催生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科技园由瓯海区政府主导,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本地高校和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作为我市创建国家自创区、建设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重点打造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瓯海区于去年6月启动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工程,实施包括内部改造、公共展示中心建设、景观绿化等9项系统提升工程,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和完善配套设施把大学科技园真正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

“一年完成扩容提质工程,选址大学科技园的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仅通过半年时间实现挂牌,演绎平台建设的速度与激情,体现我们勇闯创新之路的决心。”温州市高教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林照光介绍说,为了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园区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抢抓每个工程时间节点;同时做好服务,跟进资金保障工作,争取早日完工早日出效益。

物理空间扩容催化新兴创新型企业加速破茧,铺就企业快速起飞“跑道”。去年以来省级科技型企业从31家翻倍增加到现在65家。“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工程密不可分。”温州大学电器研究所所长、温州聚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桂初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团队入驻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面积从最初的4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4000平方米,去年销售规模突破4000万元,增长10倍左右,团队人员扩大到100多人,企业成长为一家在智能电气领域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提升浓度 建设四大新兴产业园

今年以来,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发展部的林大利几乎每天都要接待申请入驻园区的创客,咨询电话络绎不绝。他介绍说,温州市大学科技园作为浙南闽北地区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三张“国字号”金名片的园区,在创客当中享有好口碑,特别是随着南湖新城建设和园区扩容提质工程推进,园区产城融合优势愈加显现,产业导向愈加明晰,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更多创客关注,创业浓度持续攀升,产业集聚度提升。

去年,大学科技园以扩容提质工程为契机,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四大专业化“园中园”——温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温州智能制造产业园、温州新材料与能源产业园、温州精准医疗与体外诊断产业园,集聚入驻科技型初创企业241家,其中数字经济产业方向企业117家。

如此一幅多点开花的景象,透射出的正是活力十足的“创新场”。大学科技园负责运营数字经济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园区正建设温州市软件信息产业园,去年在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一期二期招商,吸引49家创业团队入驻;目前全面启动百亿级温州数字经济大厦建设作为软件园三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平台效应,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好中选优。”林照光介绍说,下步开展合作招商,紧盯全国优质项目,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科创平台、科技园区的合作互动,特别是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开展深入合作,吸引一批“大项目”和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落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积累厚度 厚植创业沃土催熟创新成果

为提高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园区着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系统,搭建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瓯海科技大市场等服务平台,引入8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包括技术中介、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财务代管等全方位服务。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共引共享机制,与温大、温医大合作,让引进人才“拥有两种身份”“承担两份职责”“享受双重待遇”,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

厚植创业沃土,深耕之下必有回响。园区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92项,累计孵化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31家,近三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836件、授权量达607件,成为浙南创新版图上一颗 “明星”。吸引聚集各类领军型人才32人,其中院士4名、国千11名、长江学者4名、国万1名。今年1月,园区两家入驻企业核心团队成员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林照光表示,下步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产业联盟、创新联盟、技术联盟的横向沟通,集聚更多高端人才、科技资源为温州发展服务;加强产业创新,着力打造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总部园”为一体的创新发展链条,打通成果转化渠道,促进产业成长;优化金融服务,设立人才科技银行,鼓励支撑科技企业上市,为企业提供创业发展融资规划与专项辅导,引导培育企业走规范、科学的产业融资之路。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