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地市职老干部一行考察“一区一廊”建设工作
时间:2020-11-04 09:37:28 浏览次数: 来源:市科技局 作者:诸葛芳芳 字号:[ ]

11月3日上午,包哲东、余梅生等16位地市职老干部一行,先后来到中国眼谷、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实地了解我市“一区一廊”工作推进情况及建设成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胜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永锋,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张崇波,市老干部局领导及龙湾区(高新区)、瓯海区、温州浙南科技城主要领导等陪同考察。

在中国眼谷,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张崇波详细介绍了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情况。2018年,温州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全国首个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国家自创区。自创区围绕“128”体系,推进“一区五园”建设,借助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推进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以全面提升新时代温州民营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聚焦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深化实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温州国家高新区核心,联合浙南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温州高教园区、乐清智能电气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创区瑞安园,构建“一区五园”发展格局。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2019年、2020年两次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已跻身全省四大科创走廊。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围绕“一核两带多园区”总体结构,聚焦“引领创新、带动产业、辐射区域”,以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眼健康科创高地为总目标,建设融入长三角创新生态圈、引领全国民营经济创新、面向全球开放协作的“三区一高地”——全国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示范区、世界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引领区、全球新兴科创资源集聚先导区、全球有竞争力的眼健康科创高地。2019年以来,全面启动重点区块打造、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三大会战”,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已成为国家自创区资源集聚的核心区域。

随后,地市职老干部一行参观并详细了解了中国眼谷的建设定位、平台建设、项目入驻等情况。据悉,中国眼谷将打造一流水平的政产学研医“五位一体”合作典范,建立一流的眼视光研发中心、一流的眼视光产业孵化器、高水平的眼视光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以及眼视光学术交流中心、世界水平的国际眼视光高端医疗中心,形成眼视光产业集群。目前,中国眼谷已累计完成固定投资6.04亿元,中央孵化园、超级眼视光医院已开业运营,累计注册落地项目41个,其中上市背景企业3家。该项目已列入第三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获专项激励资金2000万,并入选浙江省眼视光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百城百园”项目等。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地市职老干部一行认真听取了研究院的建设情况、科研团队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据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以基础科研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构建融孵化、加速、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式成果转化模式。在研究项目招引上,针对温州本土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医用生物材料、智能医疗装备、干细胞临床转化、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四个研究领域。目前研究院已有全职科研人员130余人,另有32名博士即将入职。与此同时,研究院以项目聘用、柔性引进的形式引进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目录B类人才14人,研究院还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后工作站,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引进30余名在站博士后,另有20多名将于近期入站。

最后一站,地市职老干部一行人来到了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据介绍,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时尚、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为导向,集聚入驻科技型初创企业392家,“园中园”为建设发展思路,即以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时尚、现代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雏形。2019年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2亿元,税收3022.3万元。累计孵化出独角兽企业1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科技型企业9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31家。

考察中,包哲东、余梅生等老干部一行对近年来温州市“一区一廊”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肯定。他们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自创办(科技局)围绕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市县联动,合力攻坚,构建了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创新发展联动新格局。同时,他们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依靠改革、依靠开放、依靠创新、依靠人才,加快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创新发展态势,努力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上交出高分报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